时间:2025-08-21
Ⅰ-Ⅳ 类钢材特性及关联焊接方法代号对照表
在工业生产与工程应用中,钢材的分类、金属材料的标识及焊接方法的选用是确保产品质量与工艺合规的基础。不同类型的钢材因成分、性能差异,适用场景与焊接要求各不相同;而统一的材料标识和焊接方法代号则是保障沟通效率、规范操作流程的关键。本文系统梳理了 Ⅰ-Ⅳ 类钢材的特性、代表牌号,以及常见金属材料的标识规则和焊接方法代号,为相关操作和参考提供清晰指引。
标识:Ⅰ 类钢(FeⅠ 类)
代表牌号:Q235、20#、20g、20R、L210、S205、HP265 等。
定义与成分:
碳素钢是以铁、碳为基础成分,含碳量 0.1%~1.2%(≤1.35%),除限量以内的硅、锰、磷、硫等杂质外,不含其他合金元素的钢材。其性能主要由含碳量决定:含碳量增加时,强度和硬度升高,但塑性、韧性及可焊性降低。
特点与应用:
碳素钢是应用最早、成本最低、用量最大的钢类,性能范围宽,适用于公称压力 PN≤32.0MPa、温度 - 30~425℃的工况,可输送水、蒸汽、空气、氢、氨、氮及石油制品等介质。常用牌号包括 WC1、WCB、ZG25,以及优质钢 20、25、30 和低合金结构钢 16Mn 等。
标识:Ⅱ 类钢(FeⅡ 类)
代表牌号:16MnR、12Cr1MoV、20MnMoD、S240、L245、HP295 等。
定义与分类:
低合金钢是在碳钢基础上,通过有意添加一种或几种合金元素以改善性能,且合金元素总量<5% 的钢材。按合金总量可进一步划分:
-
低合金钢:合金总量<5%
-
中合金钢:合金总量 5%~10%
-
高合金钢:合金总量>10%
标识:Ⅲ 类钢(FeⅢ 类)
代表牌号:1Cr5Mo、0Cr13、1Cr17、1Cr9Mo 等。
1. 马氏体不锈钢
-
标准牌号:403、410、414、416、416 (Se)、420、431、440A、440B、440C 等(具有磁性)。
-
特性:耐腐蚀性主要依赖铬元素(含量 11.5%~18%),铬含量越高,需匹配更高碳含量以确保热处理时形成马氏体。焊接性较差,熔填金属不易获取,故较少用于需焊接的场景。
2. 铁素体不锈钢(400 系)
-
成分:含铬 15%~30%,通常不含镍,部分含 Mo、Ti、Nb 等元素,具有体心立方晶体结构。
-
特性:导热系数大、膨胀系数小、抗氧化性及抗应力腐蚀性能优良;价格低且稳定,是部分奥氏体不锈钢的替代材料。
-
应用:多用于制造耐大气、水蒸气、水及氧化性酸腐蚀的零部件。
标识:Ⅳ 类钢(FeⅣ 类)
代表牌号:0Cr18Ni9Ti、0Cr19Ni13Mo3、0Cr25Ni20、1Cr23Ni18 等。
1. 奥氏体不锈钢
-
成分:常温下呈奥氏体组织,典型成分为 Cr 约 18%、Ni 8%~10%、C 约 0.1%;通过增加 Cr、Ni 含量及添加 Mo、Cu、Si、Nb、Ti 等元素可形成高 Cr-Ni 系列钢。
-
特性:无磁性,具有高韧性和塑性,但强度较低,仅能通过冷加工强化;添加 S、Ca、Se、Te 等元素可改善易切削性。
2. 双相不锈钢(DSS)
-
组织:铁素体与奥氏体各约占 50%(较少相含量≥30%)。
-
成分:低碳,Cr 18%~28%、Ni 3%~10%,部分含 Mo、Cu、Nb、Ti、N 等合金元素。
-
特性:兼具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优势 —— 较铁素体钢塑性、韧性更高,无室温脆性,焊接性及耐晶间腐蚀性显著提升;较奥氏体钢强度更高,耐晶间腐蚀、氯化物应力腐蚀及孔蚀性能更优,且节镍、成本更具优势。
-
铜与铜合金:CuⅠ~CuⅤ
-
镍与镍合金:NiⅠ~NiⅤ
-
铝与铝合金:AlⅠ~AlⅤ
-
钛与钛合金:TiⅠ~TiⅡ
-
AW(Arc Welding):电弧焊
-
TIG:钨极氩弧焊
-
SMAW(Shielded Metal Arc Welding):焊条电弧焊
-
Ws:全氩弧焊接
-
GTAW+SMAW:手工钨极氩弧焊打底 + 手工电弧焊盖面
-
GTAW(Gas Tungsten Arc Welding):钨极气体保护电弧焊(实芯或药芯焊丝)
-
Ws+Ds:氩弧打底 + 电弧盖面
-
FCAW(Flux Cored Arc Welding):药芯焊丝电弧焊(注:亦可特指药芯焊丝 CO₂保护焊)
-
ESW(Electroslag Welding):电渣焊
-
FCW-G(Gas-Shielded Flux Cored Arc Welding):气体保护药芯焊丝电弧焊
-
SAW(Submerged Arc Welding):埋弧焊
-
GMAW:CO₂半自动焊
-
MIG:熔化极半自动惰性气体保护焊
-
OAW(Oxy-Acetylene Welding):氧乙炔焊
-
FW(Flash Welding):闪光焊
-
EGW:气体立焊
-
FRW(Friction Welding):摩擦焊
-
LBW(Laser Beam Welding):激光焊
-
EXW(Explosion Welding):爆炸焊
上述Ⅰ-Ⅳ 类钢材的分类特性、金属材料标识规则及常用焊接方法代号,为工业生产中材料选用、工艺设计及操作沟通提供了基础参考。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具体工况(如介质、温度、压力)及产品要求,合理匹配钢材类型与焊接方法,确保工艺合规性与产品可靠性。后续可根据行业标准更新或技术发展,进一步补充完善相关内容,以持续满足实际生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