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建筑对钢材性能的指标
钢结构建筑对钢材性能要求相当严格,从而有效保证了使用者、居住者的权益。今天就由专注于上海钢结构、宝钢钢结构公司的上海有象钢结构有限公司为您具体说明钢结构建筑的抗震设计技术要求,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钢结构用钢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采用两种抗侧力结构钢:B Q235级碳素结构钢和Q345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其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的规定。当有特殊要求时,也可以使用符合技术要求的其他钢。
2.对于焊接连接的接头,当板厚大于等于40毫米且沿厚度方向施加拉力时,此处的钢材应满足拉伸试样沿厚度方向损坏后截面收缩率的附加要求,且不得低于国家标准《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T5313)的规定。
3、丙类以上抗震等级设计类型的抗侧力管理体系钢架结构中,所有焊缝全熔透焊接的添充金属应满足规范要求和超低温耐冲击要求。
另外,对钢结构抗震结构的布置也有严格的要求
1 .平面图的配置应满足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得采用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即建筑的平面、立面布置和结构体系选择,应做到形体简单、规则、均匀、对称,建筑的总体刚度中心与建筑的质量中心相重合或相接近,建筑的刚度和质量沿竖向均匀连续、无突变。
2、避免采用不规则的结构方案,不设防震缝。建筑物必须采用比较复杂的平面形状时,用防振缝隙将建筑物分为几个平面规则的独立单元,为了避免地震时各单元间的碰撞,防振缝隙的宽度必须是对应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1.5倍以上。
当然,钢结构的结构设计还应遵循以下几点:
1、结构体系选择。必须根据建筑抗震设计的种类、抗震设计的震度、建筑的高度、场地条件、地基、结构材料和施工等因素,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和使用条件来决定。
2、结构管理体系需有明确的计算示意图和合理的地震灾害作用传送方式,多道抗震等级防御。应该使构造的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接近,使其基本的自振周期与现场的特征周期大不相同,防止共振,减少地震作用。
3.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原则,防止整体结构因局部结构或构件损坏而丧失抗震能力或重力荷载承载力。
4.该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抗震承载力、变形能力和耗能减震能力。比如,为避免柱梁刚度连接点发生延性毁坏,可采用在连接点周边消弱梁翼缘横截面,或在连接点处设置提升梁段的方法,充分运用塑性变形旋转能力和耗量的能力。
5、对薄弱部位,预先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6.抗震设计是基于频繁地震弹性设计和罕遇地震弹塑性变形计算两阶段设计方法,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复,大震不倒。
7.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和基础。场地会影响钢结构的地震反应。钢结构的地震响应将决定地震损伤的大小。因此,应该选择一个坚硬而均匀的位置。当不利地点无法避免时,必须采取补救措施。
